基金铸品牌  诚信赢未来
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大格局
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大格局
浏览:717时间:2023-10-08 17:28

图片

一、不确定性


不一定会发生,但你知道概率的,叫风险(用概率乘以代价,来判断能不能做的决策,叫风险决策),风险,让人感觉焦虑!连概率都不知道的,叫不确定性。不确定性,让人感觉失控,面对不确定性,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:回到熟悉的世界里,找回安全感,例如考公热。


二、确定性


(一)周期——比意外要确定的轮回


  1. 库存周期——有时候,你的东西卖不出去,不是因为销售不努力,而是因为遭遇了库存周期的低谷,在这个低谷里,供给大于需求。怎么办?顺应周期,帮人“去库存”就火起来了。例如走火的直播带货。

  2. 投资周期——当经济形势非常好的时候,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,人们拼命购入资产,疯狂(或通过借贷进行)投资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赚到了钱,大家都乐观地相信,这些资产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,此时,信贷扩张,投资加重。终于有一天,泡沫破裂,资产价格开始下跌。这就是著名的“明斯基时刻”。价格下跌,导致恐慌抛售;恐慌抛售,进一步导致价格下跌。于是,人们越来越“悲观”。朱格拉说:萧条的唯一原因,就是繁荣。当“悲观”情绪主导市场,投资周期进入低谷时,我们该怎么办?应该顺应周期,帮人省钱,如拼多多。这时的生存策略包括:第一,把价值右移,解决更贵的问题(全球这么多咨询公司,排名前三的是:麦肯锡,做战略咨询的,动辄收取几百万,几千万,甚至上亿的咨询费,因为它解决更贵的问题);第二,把成本左移,创造性降低成本;第三,换一条本价值曲线,抓住全新的需求。

  3. 技术周期——每一次革命,都是左脚生产效率,右脚交易效率。永不停止。英国人发明了可以同时纺 8 卷线的珍妮纺纱机,提高了生产效率;蒸汽机推动了铁路和印刷术的发展,提升了世界的连接效率。当前这次革命被称为“信息时代”。左脚是“算力”,右脚是互联网,是万物互联。在古代,我们最繁华的城市是哪里?是洛阳,是长安。今天,我们最繁华的城市是哪里?是阿里市,是腾讯市,是字节市。不要在乎什么线上,线下,连接在哪里交汇,就哪里交易。

  4. 经济社会周期——1929-1940 年前后,全球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?① 经济增长不够快。②收入分配差距太大。各个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矛盾,采取了对外贸易战甚至开启了战争机器。过去 40 年,全球过度重视增长效率,忽视分配公平,未来大周期的运行天平重心正在往分配公平转移。这就是经济社会大周期,跟我们以前讲的商业经济周期不一样,猪周期是 3-4 年一轮的农业短周期,库存周期是 3 年一轮的存货调整短周期,产能周期是 7-10 年一轮的设备更新中周期,房地产周期是由人口和金融等因素带来的 20 年一轮销售投资周期,创新周期是由创新带来的产业投资浪潮及其退潮引发的 30-50 年一轮周期波动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 10 轮产能周期、30 轮存货周期、30 轮猪周期,但是对于以百年计的经济社会大周期,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其中的一个片段,现在我们就处在大周期的转折点上,旧秩序开始瓦解,新秩序正在重建,动荡和摩擦在加大。

(二)趋势——比周期更确定的预见


  1. 趋势必存——为什么趋势必然发生,因为高效,一定打败低效。长期主义,就是把公司的战略,锁死在趋势的延长线上。

  2. 全球经济形势趋势——过去几十年,俄罗斯中东廉价的能源,中国廉价的商品,美国廉价的美元,构成了黄金时代的三大支柱,但是这三大支柱都破坏了。2023 年面临美元周期、世界经济衰退、成本推动型通胀、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等形势。全球正迎来高成本的大通胀时代,能源、粮食、劳动力、资金、贸易、引进技术等的成本都在上升,世界经济从过去几十年的“高增长、低通胀、大缓和”黄金时代进入“低增长、高通胀、大动荡”黑铁时代。为什么美国出现了如此高的通胀?很重要的原因是 2020 年美国为了应对疫情刺激经济,开始直升机撒钱式超发货币(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一句话:“通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”)。这导致了全球的经济金融动荡和汇率贬值,印证了那句老话,“美元是我们的货币,你们的问题”。

  3. 全球经济中心变化趋势——自从有了资本主义,世界经济中心经过几次变迁,从北意大利城邦兴起,第二次是荷兰,第三次是英国,然后是美国。过程中我们能看到,新的经济中心与旧的经济中心相比,经济规模总是更大。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,全球化只是资本扩张的一个附属。按过往数据,一个经济中心的规模应该占到全球经济的 30%,才算真正定海神针一样的中心。按照这个标准衡量,美国之后不会有下一个中心了,因为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太大了,再没有一个民主国家能占到 30%,现在美国占 24%,中国占 18%。但是随着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、2011 年欧债危机之后,经济中心加速向东亚、东南亚转移。目前整个东亚+东南亚差不多占 30%;按 GDP 增量,基本 50-60%的增量都在东亚。所以这个中国主导、亚洲为中心的新经济中心,规模更大。这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——工业革命以来,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。这两类中心分离的时候,你会看到很多冲突。目前有两股力量——政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在角逐,最后带来三种局势。第一种局势是政治军事同盟扩张、遏制新的经济中心,今天这件事正在发生。美国一方面希望制造业向美国回流,同时把东北亚制造业铁三角的日韩拉到他的同盟里。另一种局势是中国主导的新经济中心也在扩张。

  4. 中国发展趋势——A.整体上,出清金融杠杆、出清地产债务、出清落后产能的旧发展模式,回归实体经济和制造业,回归共同富裕,这是中国新发展理念,也是未来的大趋势。未来的大势是七大关键词:公平、安全、实体经济、自主创新、生态环境、高质量发展。B.一带一路。长三角一体化、粤港澳大湾区,这些都是国策,但是只有“一带一路”这四个字是进了党章的,意味着这件事会一直做下去。C.刺激内需。国外消费不振加政治障碍,外需缩减,这时候只能更多靠内需,但是,消费=收入-储蓄,消费起不来除了因为收入低,中国人的储蓄率还非常高,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到 40%以上,已经高到不能用儒家勤俭节约文化来解释了,核心还是几座大山压在了老百姓的头上。D.人均 GDP 平衡。人都是往钱多的地方去,理解了做生意扎堆分蛋糕的本质就能推演理解人均 GDP 平衡趋势。美国 50个州,加州、德州、纽约州 3 个州的 GDP 加起来占美国 GDP 的 1/3,其他州 GDP 规模小很多,更有差不多 30 个州的 GDP 占比不足 1%。同时再看各州人口占比,大州人口多,小州人口小。最重要的是,美国各个州 GDP 占比与人口占比高度一致,意思就是各个州虽然 GDP 规模差别很大,但是人均 GDP 差别很小,意味着财富水平差不多。再看中国,能够发现首先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别还不够大;第二,各个省的 GDP 占比和人口占比还不一致。上海 4%的 GDP 养 2%的人,当然富了;有些地方 4%的人吃 2%的 GDP,当然就穷了。在一个现代经济体中,经济在地理上的集聚是不可避免的。如果大家承认这一规律,那么就会知道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规模的差距一定会越拉越大;而最终地区间的平衡主要就是人均 GDP 的平衡。讲到这里就知道,西部大开发、振兴东北、乡村建设,不是为了留住人口,而是为了更方便人口自由流动。如果你老家比较凋敝,你父母留在那看病没有条件,网不通、快递也不通,那你作为独生子女,敢出来打拼吗?但是如果基础设施都打得比较平,不能流出的人生活基本保障有了,想流出的人可以自由流动。我们国家哪怕非常穷的地方,基础设施建设也都是不错的,通电、通水、通路、通网,哪怕你住在西藏林芝,买拼多多也是能送到的,这在其他大国里是做不到的。